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1_2022学年度高三一轮摸底测试卷理综(1)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1_2022学年度高三一轮摸底测试卷理综(1),收集并整理《衡水金卷.先享题》2021_2022学年度高三一轮摸底测试卷理综(1)得系列试卷及其答案,查看更多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请关注我们!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1_2022学年度高三一轮摸底测试卷理综(1)

1、衡水金卷2021-2022摸底一轮卷文综

2、衡水金卷2021-2022年语文高三一轮复摸底卷

3、衡水金卷2021-2022高三一轮复摸底测试生物(三)

4、衡水金卷2021-2022摸底卷语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就是办理政治的人,或是一个机关首长要推行政策,比喻地球的北极相对的那一块,没有星的这一处天空,那个天空在那里不动,其它的天空里面那么多无数的星球,围绕在你这个天空的四周,都来拥护你。譬喻一个国家的君主,以『道德』来治国。就可以安居在朝廷里面,而你的周围里面那些臣子,以及全国的老百姓,都来围绕你、拥护你。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这章牵涉到几个主题:德治、无为、性善与理想。
  我们先来看看无为而治。
  为政篇本章常与卫灵公篇的一章拿来相比较。卫灵公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说:能够做到事不需躬亲,而又能把天下治理妥当的,该是舜了吧。他自己都做些什么呢?不过是恭敬端正自己的言行态度,坐在面向南方的天子之位罢了)。
  事实上这两章的确相当相近,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无为而治。孔子所谓的无为而治应该有修己正身,任官得人,而不需每件大小事都得亲自执行的意思。换句话说,即举用贤才,而且本人必须德行良好,并以之行于自己份内应尽之职事,使周围的部属能效法修德,且各自尽其职事。事成之后还得要能做到不居功。
  为何能做此种解释呢?既然孔子认为只有舜能做到无为而治,我们就拿舜作例子。泰伯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舜有五位贤臣而天下得以大治。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正是如此吗)?
  颜渊篇,子夏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子夏说:…舜统治天下时,从众人中举用了皋陶,不仁的人便都远去了)。
  尧曰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尧对舜说:舜,注意听着啊!天的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忠实地秉持合义之道而行,如果让天下百姓陷于困苦贫穷之中,那这天所赐给你的禄位就会永远终止了。舜后来也以相同的话告诫禹)。
  孟子万章章句上,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尧死而且三年之丧也结束后,舜为了避让尧之子而迁居于南河之南。可是天下诸侯都来朝觐舜,而不去朝觐尧之子;要打官司的人也都来找舜,而不去找尧之子)。
  由这段可知当时的天子至少要断狱、要接受诸侯朝觐。
  禹的父亲鲧,尧封于崇伯,因治水无功,被舜杀于羽山。其后舜又命禹治水多年。这表示舜之时,确有影响重大的水灾,经众人多年的努力才得以平息。
  泰伯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孔子说:这是多么伟大啊!舜、禹虽有天下,他们自己却不像是真有参与其事一样)。
  此章有三种解释,把它们合在一起,似乎最能够解释孔子说这句话的原因:舜、禹之所以得到天下,并非自己有心求来,乃是经由他人禅让而来;有天下之后,又能举用贤能,不以天下为一己之私;待治理天下有成时,又让人感觉好象是天下它自己太平的,舜、禹他们本人并没有太大的功劳。这些正是舜禹真正伟大之处。
  经此章间接可以得知:举用贤才一起治理天下,使得自己看似无劳,又不居功。乃是舜治天下的方法与精神。
  由以上举例可知:舜要恭己、要断狱、要接受诸侯朝觐、要知贤、要举才、要杀鲧、要治水、要执义行中、要使四海不穷不困,这要做的事还真不少,怎可能真的不做事呢?换个角度来看,既然要执义行中,如果真不需做事,又何须执义行中?
  是故孔子所谓的无为而治应可理解为:要能举用贤才,适才任用,而且自己必须品德良好,并以之尽力于自己份内之职事,使周围的部属能效法修德,且各自尽其职事。成大事之后,还得要能做到不居功。
  其次我们来看看性善与理想。
  孔子本章以德来要求当时国家的主人,认为主政者本人如果品德良好,就可以使周围的人注重他们自己的德行修养,依此类推则国自治,不需耗费大量成本。但如果参酌:
  雍也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阳货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说:只有最明智的人与最愚昧的人是不会改变的)。
  及孔子当时的君主世袭制度,万一国家的主政者有先天资值上的限制,就难免觉得这章有点性善及理想的味道。事实上论语中还有一些章节理想的味道相当浓厚,也确一些章节小弟读来有点性恶的味道,这些都留待以后提到时再详细解释。毕竟孔子并无明言性究竟为善抑或恶,倒是强调了义。所以既然现在国家的主人已经不应该再是一两个人而应该是全体人民了,所以如果我们拿德来要求每一个人,应该并不违孔子对义的见解。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1_2022学年度高三一轮摸底测试卷理综(1)

著名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A.左芬
B.蔡琰
C.李清照
D.苏惠

据传为蔡文姬作,古琴曲,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唐代琴家董庭兰以擅弹此曲着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的《绿绮新声》(1597年刊本)和《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二是清初的《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五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zhǐ)、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它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影响 南宋灭亡后,全中国的汉人都做了亡国奴。南宋遗民诗人汪元亮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无穷之哀”。这一时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旧臣逸民间很快流传开来。根据《琴书大全》的记载,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鸣。有人说,“怊怅悲愤,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并出现了如“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等感怀旧国的诗句。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虽表达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后,也许正是有这类流传广泛的“不胜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坚持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化的血脉不绝于缕,不断延续下去。八十多年后,当抗元的兵戈纵横于江南江北的时候,种族与文化终得以重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衡水金卷先享题2025答案网 »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1_2022学年度高三一轮摸底测试卷理综(1)

衡水金卷2025版先享卷答案免费查询网

关注微信号趣找答案